乡村建设网

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种殖器材市场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特种种植器具

我国稻麦联合收割机市场需求预测与发展建议

时间:2023-04-26 来源:  作者:佚名

  2021年我国稻麦联合收割机(以下称联收机)拥有量已达162.72万台之巨。小麦机械化率97.29%,水稻机械化率85.59%。稻麦联收机产业似已走到“十字路口”。该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?市场需求如何变化?未来发展趋势如何?这些问题既是产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,也需要农机推广应用部门厘清。本文就此展开研究,与同行交流。

  一、稻麦联收机已趋饱和

  我国稻麦联收机存量巨大,已趋饱和。

  在用户需求的推动下,目前稻麦联收机产品正在向智能化、大型化、环保节能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。出现了象雷沃重工、洛阳中收、山东金忆、江苏沃得等联收机领军企业,在研发生产大喂入量联收机方面,取得突破性进展,新品不断上市。小麦主产区联收机喂入量由2.5~3kg/s向3.5~10kg/s过渡,东北、西北小麦产区甚至出现喂入量6~10kg/s的刚性需求。雷沃重工推出6kg/s喂入量机型,在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市场表现不错。

  二、联收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

  从总体上看,我国稻麦联收机产业发展已走过“广种多收”的扩张式发展期,进入“精耕细作”的稳健发展阶段。如果考虑跨地区作业因素,目前我国联收机拥有量已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。如果不从总量上做宏观调控,势必造成供给过多,其结果是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,经营者效益下降,使需求痿弥不振,将严重制约该产业的健康成长。从这一角度看,影响联收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:

  1、农机购置补贴的影响

  目前我国联收机拥有量已达162.72万台,机收水平也已较高。联收机供给由短缺趋向平衡(部分地区严重过剩)。其实质就是随着短缺地区的相关机械发展,使饱和地区的机械服务能力失去释放的空间,从宏观上会降低农机经营效益。因此,要促进农机跨地区作业发展,就要分类指导,从宏观上来调控相关机械的增量。预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,将加强计划性,进行结构性调整。做到统筹安排,分阶段实施。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扶持重点,各个地区有自已的购补特色,以促进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。

  在享受购补政策上要有所为、有所不为;优先发展的机械多补,限制发展的机械少补或者不补;生产急需而又短缺的机械提高补贴标准,拉动其快速发展;已经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机械只给予其更新换代补贴;结构性短缺的机械优先给予补贴(如稻作区的半喂入联收机);在选择补贴对象上,要效益优先,要支持规模化生产,先进的生产方式要优先享受补贴,促进其尽快发展,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。因此,预计今后国家肯定会在相关发展政策上有所调整,对联收机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力。

  2、服务效益的影响

  随着农机合作社发展,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提高,使机械使用率提高,替代了一部分市场需求。因此,即使是以更新换代需求为主,(在大型化、智能化、合作化推动下),总量也不会长期保持目前的高位。

  3、产业升级换代步伐缓慢

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,受农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的影响,用户对联收机提出了大型化、节能环保和信息化的新要来。国外联收机喂入量已发展到8~10kg/s,而我国大型机、高端机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。企业面对新情况,应对不力,产业升级换代步子慢,成为联收机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。

  三、未来联收机市场发展趋势分析

  一是就我国农业而言,小麦、水稻各约4.5亿亩,其规模居世界最大。目前小麦机收率达98%,水稻机收率85%,今后增量有限,会以更新换代需求为主。细分市场,就小麦机收而言,广大的丘陵、山区机械化水平低,成为进一步提高的攻坚难点;水稻机收有其特殊性。其籽粒脆性大,强烈的击打会造成破碎率高,使产品商品价值下降。与此相适应的半喂入机将一统市场,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。

  二是我国联收机拥有量规模巨大,其更新换代需求也将有一定的市场。据我们的经验作市场预测,更新换代需求每年约为4万~6万台;如果考虑到跨地区作业因素,联收机实际使用强度成倍增加,这个需求还将增加约1.5万~2万台。因此,今后我国稻麦机年需求或将稳定在5.5万~8万台。

  三是我国农业种植的地域性差异和品种差异,对联收机需求也存在着差异,在差异化需求情况下并不是所有机型都机会均等。我国目前的联收机群如果以性能差异化来分,有两大类:既以收小麦为主的麦稻兼用机(以轮式自走式为主的全喂入机),以收水稻为主的稻麦兼用机(以履带式为主的半喂入机)。两种类型的需求差异也是巨大的。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,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60万亩,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、优质区,同时也是陕西省最大的水稻产区,稻谷产量占全省的60%。汉中市11县(区)都有水稻种植,其中平川县(区)的汉台、南郑、城固、勉县、洋县、西乡占全市水稻种植的80%。以联收机单季作业250亩计,需要6400台。而本地联收机不足1000台,缺口高达5400台!按汉中市、县农机管理部门机收指导价,水稻机收120~130元/亩计算,存在着1.92亿~2.08亿元的巨大市场,充满了发展机遇。

  据我们调查,我国联收机从脱粒结构看,主要有两种类型,即全喂入和半喂入式。前几年由于供给不足,人们在选择机械时“饥不择食”,只要效率高就行。现在经几年实践人们把两种机型做了比较,发现其应用效果大相径庭。全喂入机与半喂入机相比,前者要经过割台搅龙、割下物输送搅龙、脱下物提升搅龙、出粮搅龙四次挤压,稻谷由于其皮质和米粒都脆性大,多次挤压后表面看似完整,但实际上有大约30%—40%已被挤碎。这样的原料加工出的大米碎米率高,商品品质下降,因而其实际价格下降较多。而后者是夹持链喂入,直接接粮,其成品率显著提高。另外全喂入机对秸秆的处理方式是清一色的打碎,消耗动力大,无法满足农民对稻草回收利用的特殊要求;而半喂入机收获后稻草即可切碎还田,也可整齐铺放待晒干后回收利用。

  正是有以上比较,近些年来,水稻机联收在机型选择上出现了明显的需求和价格变化。全喂入联收机机收价格为70—90元/亩,且越来越多的农民不用这类机型;相反,半喂入联收机机收价格为120—130元/亩,比全喂入机高出40—50元/亩,农民却大量使用。一边是门庭若市,一边是少有人问津,形成了鲜明的反差。

  再从我国水稻种植的地域性差异看,有北方稻区(一年一熟制)、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区(麦油稻轮作区)、南方多季稻区,对收获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。北方稻区要求晒干后脱粒,对季节要求不强,一般在腊熟后期才收;稻麦轮作区因要抡农时(安排下茬),进入黄熟期要及早收割;南方稻区因长期水作,泥脚较深,突出要求联收机防陷能力强,以宽履带行走机型为要,同时要及时抡收。因此联收机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化需求,其市场需求不可小视。

  四、把握联收机发展趋势,谋求精耕细作效益

  1、细分市场,从满足需求中求发展

  不论从我国农业种植业差异还是从地域差异看,麦稻兼用机、稻麦兼用机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空间(其中稻麦兼用机仍有增长空间)。抓住这种差异化需求,进行“精耕细作”,开发特色联机收,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机收水平,而且对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。另一方面,我国在多用途联收机开发生产上未能高度重视。由于我国地域广阔,各地种植业千差万别。联收机在专用性上发展良好,而在多用性上是“短板”。如能在通用性上“给力”,做到更换不同部件,完成不同作业,实现一机多用,则其投资收益率大大提高,会拉动需求增加,创造发展机遇,使该产业跨越式发展。

  2、抓住机遇,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步伐

  以用户需求为引导,瞄准国际先进技术,研发生产大型化、智能化、环保节能产品。加大大喂入量联收机研发力度。采用智能化、信息化、静液压驱动技术,提高操作的舒适性、方便性和使用的可靠性;适应中国用户需求,加装计亩器,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;采用节能环保柴油机和底盘,降低油耗和故障损失率,提高营运效益。采用双切流滚筒等装置,减少脱粒和分离损失率,提高作业性能。进行一系列产品升级换代,会增加发展机会。

  3、把握市场需求,调整产品结构

  面对成熟、理性的联收机市场,麦稻机应稳定2~4kg/s喂入量机型,保住6kg/s喂入量用户,熟化7~10kg/s喂入量大型机,一方面满足国内市场更新换代需求,另一方面为国际市场布局。目前由于劳务成本高,减少辅助用工量,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,提高效益。因此对半喂入机来说,发展趋势一是增加储粮厢(减少辅助用工量);二是提高发动机功率,配套柴油机功率由35kW向45~65kW延伸,相应的割幅由2m提高到2.5~3.5m。这种提高对于我国高产稻区具有重要作用(一般稻区亩产量在450kg,而高产稻区已大面积达到650~800kg,其处理量也因此增加较多)。因此这种“加大型”很受用户睛睐,可能成为今后我国稻麦机的主流。但继续“加大”将受到水稻产区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(自重增加,防陷能力下降,通过能力存在挑战),可能存在陷阱,需要引起生产商的关注。如能成功攻克相应难题,将促进发展。

  4、创新营销,开拓市场

  联收机市场整体上竞争可能“白热化”。因此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网络是制胜之道。

  一是要抓住农机合作社、农机服务公司、机械化家庭农场等新兴的优质客户群,重视其示范和幅射带动作用。

  二是要重视与农机推广应用部门的合作,通过示范会、现场会、演示会等渠道,进行客户培训,提高其操作技能,让农民亲见亲试,提高营销宣传的针对性和指向性,将会有意想不到的绩效。

  三是依托传统的营销网络,建好专营店、专卖店、代销店,发展代销、经销网络;推广地区性专营(授权经营)模式,发展连锁经营网络。要特别注重良好的售后服务对企业形象的提升作用。

  四是要重视博览、展示等机会。

  五是要选好宣传媒体,做到印象信息与深层信息相结合,抓住用户的眼球,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。久保田等联收机生产商重视经营成功典范的宣传,利用农机、农业报刊宣传其典型案例,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,成为其成功营销的“秘密武器”,可资借鉴。

  5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

  我们注意到,近几年来,我国一些有实力的联收机企业有计划地在中东、非洲、欧、美等布局,开始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,有些已初见成效,创出了较好经营业绩。对外直接投资建厂也在酝酿中,部分高端产品打入成熟市场,开局良好。应将此作为长期战略目标,作好规划,稳步推进,调研当地需求,调整产品结构,创造新业绩,谋求新发展,实现新突破。


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